科技日报讯 12月5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彭楠教授课题组,研发了全球首个古菌域RNA引导的微型编程性核酸酶系统(SisTnpB1),可在多种不同生长温度的微生物中实现高效基因编辑。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细胞发现》杂志在线发表。
当前,基于CRISPR-Cas9或Cas12a的基因编辑工具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推动生命科学、现代农业、医学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目前,所有Cas9及Cas12a等编程性核酸酶均来自细菌,而古菌编码的编程酶没有得到有效发掘。为此,彭楠课题组从古菌中鉴定了23个TnpB编程性核酸酶。该酶具有分子量小、与已报道的RNA引导的编程性核酸酶同源性低等特点,具有开发成自主知识产权基因编辑工具的巨大潜力。
研究团队纯化了其中一个典型的TnpB编程性核酸酶,并将其命名为SisTnpB1。体外核酸切割实验发现,SisTnpB1在较广的温度范围内均具有活性,其中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65℃—75℃。
研究团队通过设计靶向质粒等外源遗传元件的引导RNA,使SisTnpB1系统可以在细菌体内特异性切割并消除这些遗传元件。最终,该团队将SisTnpB1系统开发成为全球首个来自古菌域的微型基因编辑工具,在乳酸片球菌及冰岛硫化叶菌中实现了精确的基因编辑,编辑效率大于90%。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微软在今天召开的Build2023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年度Mi...
报告称,折叠手机渗透率上升速度较缓慢主要是碍于高昂售价,目前来看...
近日,共青团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对2022年度青年文明号...
曲线上市的交个朋友近来动作频频。有消息称,今年618开始,“交个...
工信部称,1-4月份,中国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运行平稳。电信业务收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外贸企业稳规模优结构的决策部署,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