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黑洞和星系哪个先出现?传统观点认为,黑洞是在第一批恒星和星系出现后形成的。然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通过对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黑洞不仅存在于宇宙之初,而且还是新恒星诞生和星系形成的“助推器”。这些新见解颠覆了关于黑洞如何塑造宇宙的理论。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
经典理论认为,黑洞是在超大质量恒星坍塌后形成的,而星系是在第一批恒星照亮黑暗的早期宇宙后形成。但此次的新分析表明,在最初的1亿年里,黑洞和星系共存并影响了彼此的命运。黑洞可能在宇宙诞生后的头5000万年里戏剧性地加速了新恒星的诞生,而这在宇宙138亿年的历史中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
论文主要作者、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约瑟夫·希尔克说,如果把宇宙整个历史比作一年的12个月,那么这些年就像1月份的头几天。
研究认为,黑洞“吹出”的高速外流粉碎了周围的气体云,把它们变成恒星,这极大地加快了恒星形成的速度。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批星系在早期宇宙中通常较小,却比科学家预期要亮得多。
希尔克解释说,黑洞引力非常强大,任何东西、甚至是光都无法逃脱它们的吸引。由于这种力量,它们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形成剧烈的风暴,喷射出等离子体湍流,最终变得像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一样。
研究团队预测,年轻的宇宙有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来自黑洞的高速外流加速了恒星的形成;在第二阶段,外流速度减慢。希尔克表示,大爆炸后数亿年,由于超大质量黑洞磁暴,气体云坍缩,新恒星的诞生速度远远超过了数十亿年后在正常星系中观察到的速度。恒星的形成之所以放缓,是因为这些强大的外流转变为能量守恒的状态,减少了星系中形成恒星的气体。
该团队预计,未来的进一步观测,加上对早期宇宙中恒星和超大质量黑洞的更精确计算,将有助于证实他们的推测,并帮助科学家掌握更多关于宇宙演化的线索。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微软在今天召开的Build2023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年度Mi...
报告称,折叠手机渗透率上升速度较缓慢主要是碍于高昂售价,目前来看...
近日,共青团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对2022年度青年文明号...
曲线上市的交个朋友近来动作频频。有消息称,今年618开始,“交个...
工信部称,1-4月份,中国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运行平稳。电信业务收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外贸企业稳规模优结构的决策部署,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