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雨水调匀,今年梨花开得非常好。”在山东潍坊高密市东南部,山青幽幽,胶河潺潺。满是繁花的梨园里,梨农宋刚和几位村民正戴着帽子、包着纱巾,在梨树下举着长木杆为梨花授粉。
高密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泰沂山丘末端,地势较高,地面起伏变化大,丘陵以山、岭、埠命名,南山因此得名。现在,这里漫山梨花如云似雪,绿树繁花顺着公路蜿蜒,充满诗情画意。很难想象,在从前,这里却是乱石丛生的“穷南山”。
宋刚在高密胶河南山上承包了200亩果园。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收成非常好,种果树的收入很可观,一亩地毛收入一万元左右。“现在在南山种梨的人很多,只要是家里有劳动力的,都能种点儿果树。”
“以前这个村庄很穷,没有水也没有好的土地,种庄稼收成很低。”高密市胶河社区李家屯村村民李丹远就住在梨园里。他回忆说,以前这里往下挖半米到一米,挖出来的全是石头。种小麦亩产仅300多斤,种玉米收成也不理想。“收入少,村里人都很穷”。
种粮难保温饱。为改变南山之“穷”,当地遵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自然之道,引导农民尝试开垦荒岭,改良土壤,试着种植果园。
今年81岁的李丹远曾是李家屯村村支书,也是南山上第一批种植梨园的人。他告诉记者,南山水源缺乏,没有种植大姜、芋头的条件,最终选择了能抗旱的梨树。
李丹远栽种的5亩梨树到第五年才初见果。“在这石头岭上,种梨比种庄稼强了好几倍。”那年,他的梨园总产量超1万公斤,收入可观。随后,他动员村民种植梨树,两年内梨树种植面积发展到了600亩。全村90多户村民,现在已经有40多个种植户。
得益于梨果产业的发展,李家屯村的梨树种植户都买上了汽车。李丹远说,如今,山西、甘肃等地的果商都来进货。“1.5元一斤,一装就是60吨,附近村民帮忙装货也带动了他们的收入。”看着这些生长了近40年的梨树,李丹远甚是欣喜,“以前的‘穷南山’大变样,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了”。
农民的腰包鼓了,“穷南山”变富了。酥梨成了南山乡村振兴的富农产业,昔日不产粮食的丘陵变成了“花果山”。在李丹远看来,推进乡村振兴就应该因地制宜,依托当地实际,增加村民收入。
近年来,高密市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鼓励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梨、桃、苹果等林果种植,胶河社区发展起了李家屯、谢家屯等20多个种植专业村,形成了面积近2800亩的林果种植基地,还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按每亩地每年收入1万元计算,通过林果种植这一项产业,就为农民增收近2800万元。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微软在今天召开的Build2023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年度Mi...
报告称,折叠手机渗透率上升速度较缓慢主要是碍于高昂售价,目前来看...
近日,共青团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对2022年度青年文明号...
曲线上市的交个朋友近来动作频频。有消息称,今年618开始,“交个...
工信部称,1-4月份,中国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运行平稳。电信业务收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外贸企业稳规模优结构的决策部署,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