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领域,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长期困扰着患者。近日,武进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介入团队成功完成该院首例左心耳封堵术,为患者从源头上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预防房颤脑卒中目的。
今年73岁的谢爷爷是一位房颤患者,一年前房颤发作,后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控制。今年2月,谢爷爷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被家人紧急送至武进中医医院,被诊断为脑梗塞伴椎动脉狭窄,接受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好转。
近日,谢爷爷因出现心慌、胸闷的情况,再次来到武进中医医院治疗。心血管病科主任医师石桂良接诊后,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检查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食道超声提示未见明显血栓,左心耳功能弱。经综合评估,考虑谢爷爷在持续抗凝治疗后仍有脑梗塞风险,左心耳封堵术成为解决问题关键,该手术既可预防血栓,又可避免由抗凝治疗而引发的出血并发症。
经过认真而周密的术前准备,石桂良带领科室介入团队为谢爷爷开展了经皮左心耳封堵手术。手术仅在大腿根部穿刺一个小针眼,由该穿刺点经导管将手术器械引导到左心耳并造影,在左心耳入口处释放一枚封堵器将其牢牢封住。经造影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心耳封堵完全,无左心耳残存血流,手术成功。术后第2天,谢爷爷就能够下床活动,3天后顺利出院。
石桂良介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心脏疾病,表现为心房快速、不规律的电活动,可能导致心脏效率降低,增加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由于房颤,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左心耳内发生淤滞,极易形成血栓。而一旦血栓脱落,可致血栓栓塞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栓塞部位就是脑部,即发生脑卒中。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合理规范的抗凝治疗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对于无法接受长期抗凝治疗、不愿意行房颤消融术、房颤消融手术失败或已经开展规范抗凝治疗仍发生栓塞的患者来说,左心耳封堵术带来了新的希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微软在今天召开的Build2023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年度Mi...
报告称,折叠手机渗透率上升速度较缓慢主要是碍于高昂售价,目前来看...
近日,共青团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对2022年度青年文明号...
曲线上市的交个朋友近来动作频频。有消息称,今年618开始,“交个...
工信部称,1-4月份,中国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运行平稳。电信业务收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外贸企业稳规模优结构的决策部署,落实...